资讯

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,“电车出行”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。然而随着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剧增,叠加车龄增长,不少车主发现自己陷入了“维修困境”——要么花高价选择官方的维修或保养服务,要么冒着“脱保”风险选择便宜的第三方维修厂。车企不愿开放维修技术,第三方维修厂受限于技术壁垒不敢修,双方博弈之下,车主叫苦不迭。
“常换常新”,似乎是汽车标志的规律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,汽车的品牌形象也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优化。新标的推出,正是诸多汽车企业对品牌形象进行微调的重要手段。它在保留品牌经典元素的基础上,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和数字化元素,使品牌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,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。这种品牌形象的微调,有助于汽车品牌保持原有客户群体忠诚度和吸引新的消费者,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市场份额, ...
中国消费者报报道(记者吴博峰)备受消费市场关注的2025年汽车召回半年报出炉。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前6个月,我国共实施汽车产品召回60次,涉及缺陷车辆506.88万辆,与去年同期相比,汽车召回数量增加超百万辆。从产品类型来看,进口汽车和新能源车的召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。
在监管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,汽车消费金融行业已悄然生变。今年6月以来,全国多地陆续叫停“高息高返”贷款购车业务,曾经“全款不卖,只能贷款”的“霸王条款”成为过去式,汽车金融正在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“大洗牌”。
由于当前全球各大市场在碳中和目标的推进节奏上存在显著差异,再加上严峻的现实压力,此前纷纷倚重纯电技术的BBA(宝马、梅赛德斯-奔驰、奥迪)不约而同放缓了电动化转型的脚步,纷纷延长内燃机车型的“生命线”。
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在努力打破被动局面,试图重新掌握主导权,这一做法首先体现在树立“新标签”上。一个标签是“重塑”。不久前,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,提出了“合资新力量”的概念。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、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修惠试图用安全、原创等重新定义“新汽车”概念。无独有偶,东风本田提出了打造“最本田”的电动车概念,并从重塑环境、拒绝同质化、用户、价值等角度阐述“最本田” ...
液冷电机十年承诺,不仅 保障了 消费者权益, 还 通过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降低了制造环节 的碳排放, 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。
二级市场热情高涨的背后,是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。随着车企明确2026-2027年装车时间表,全固态电池量产已经处于临界点。宝马集团近日宣布,将美国固态电池制造商Solid Power提供的大尺寸、纯全固态电池电芯(ASSB)首次装配于纯电动宝马i7测试车中,并在慕尼黑地区进行路测。
合并协议显示,新控股公司将由丰田与戴姆勒卡车各持股25%,但表决权结构中戴姆勒占26.7%、丰田占19.9%,意味着日野将脱离丰田子公司身份。新公司总部设在东京,CEO由三菱扶桑现任CEO卡尔?德彭担任,计划2026年4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。
此外,晋升为央企的长安汽车,以135.5万辆、同比增长1.59%的成绩交出半年销量成绩单。其中,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达115.1万辆。奇瑞集团则在今年上半年交出126万辆的“答卷”,跻身“百万辆俱乐部”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,从各车企销量来看,除达成200万辆以上的上汽集团与比亚迪外,其余销量超百万辆车企之间的销量差距并不大,也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。
2022年,刘先生全款购买了一辆某品牌的新能源汽车,车机配备各项智能功能和中控大屏,科技感十足。但在一次行驶过程中,车机系统却以弹窗形式推送一则推荐购车可享积分的“广告”。弹窗遮挡住了大半个屏幕,导致刘先生看不清导航信息,错过高架桥出口,无奈点击“取消”后绕路行驶。
最近汽车行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在表明,行业的一些竞争逻辑和博弈方向变了。比如,不久前宝马在中国主动下调了纯电动车型的产销预估量,同时上调燃油车预期,而多家自主品牌车企也在强化燃油车技术的开发。再比如,车市竞争更加激烈,在最新发布的5月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中,前三名月销量皆站上3万~4万辆台阶,与之前月销量榜的万辆争夺战已是大相径庭。这说明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一超多强的局面正在形成。价格竞争是表象, ...